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辽宁 > 营口 > 营口旅游指南 > 营口特色 旅游攻略推荐
营口旅游Yingkou
 | 

欢迎您访问营口!

想去0

去过0

营口特色

http://yingkou.cncn.com  2008-12-10  营口旅游网

小红楼驰名南北

    "老营口"都知道营口有个"小红楼"--梨园之家。早年,营口只有寺庙戏楼、席棚戏园,设施简陋,规模尚小。营口开港后,南北客商云集,百业昌盛。1905年(清光绪三十一年),由营埠巨商、百善堂主人王焕瀛出资,效仿北京广和楼戏园样式建成"天成舞台",因其舞台、门窗、支柱等设施皆涂朱红色,故俗称"小红楼"。
    小红楼(今营口十四中西胡同南端)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大戏园,颇具梨园特色,堪称东北之名戏园。整个戏园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,楼长55米,宽30米,高10米。伸出式舞台,宽11.5米,深10米,高9米,构成一座"封侯拜相虚富贵、洞房花烛假姻缘"的京剧舞台。舞台下埋有16口大缸,以增强共鸣效果。园内楼下设茶座、池座、台耳、两廊;楼上三面设包厢,包厢前设木凳长座,全园可容纳1200余人。
    小红楼戏园的建成,标志着营口菊坛(注)已达到兴盛时期,关内、江南等地的京剧名流接踵而至。1921年(民国十年)5月,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(艺名麒麟童)首次来营献艺。他在小红楼演出的"麒派"代表戏《四进士》、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、《徐策跑城》、《清风亭》等,倾倒了营口观众。1926年(民国十五年)6月,著名京剧女老生孟幼冬,在小红楼演出《捉放曹》、《乌龙院》等剧,台风雅致,技艺不凡,为营口菊坛增添了新鲜感。当时,京剧界素有"营口码头戏难唱"之说。因此,一般艺人不敢来营,凡是来营口演出的名角,都注重演好第一场"打炮戏",炮打响了,天天满座,炮没打响,戏园冷落,只好"打马出营"。于是,小红楼自然形成了名角演出的舞台。营口的小红楼同营口的大商户一样,南北驰名。
    营口解放后,1949年由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了小红楼,改称"人民剧院"。从此,停演了数年的小红楼重新活跃起来。当年,小红楼就接来了陈其通(电影《万水千山》剧作者)率领的黄巢京剧团,首演新编历史剧《黄巢》。演出阵容整齐,技艺娴熟,舞台全新,庄重大气,真可谓"元帅大将威风抖,一兵一卒也风流"。1951年,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、荀慧生先后率团在小红楼演出,名角登场,场场爆满。尚小云首次来营则把拿手好戏《昭君出塞》、《梁红玉》、《祭塔》等献给营口观众。荀慧生这位"活红娘",初登小红楼舞台,则献上《红娘》、《金玉奴》、《红楼二尤》等代表戏。两大名旦的演出,使酷爱京剧的营口观众大饱眼福。
    具有50余年历史的小红楼戏园,因年久倾颓,无维修价值,于1957年拆除。后由市人民政府拨款,在马市街(今辽河大街三段)建成新的剧场,初名"营口小红楼剧场",后改名"人民艺术剧场"。至今有人仍把"人民艺术剧场"称为"小红楼",这只是人们的习惯称呼而已。
    注:菊坛,据说宋高宗时内宫有菊夫人,善歌舞,精音律,宫内称为"菊部头",后有菊坛之称源出于此。